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是:首页 > 鉴赏知识 > 基础知识 > 正文
  • 1
  • 2
  • 2
1 2 3
翡翠为什么越戴越绿?
发表日期:2015/8/17 9:07:36 来源:网络 点击量:5288

   翡翠是玉石之王,是属于硬玉.因为色彩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尤其是中国人更喜爱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翡翠的喜欢逐步得到释放,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佩戴翡翠饰品,想拥有翡翠,同时也就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比如:为什么"翡翠越戴越绿"等等问题.这不,前几天朋友"雨打芭蕉"也说到这个问题呢!所以,这里就我知道的,或者说我所理解的做以简要说明,不周之处请朋友们谅解.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有许多种看法,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说法,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和理性的,这样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也才能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里我们先对翡翠的结构和翡翠致色的机理加以说明.

  翡翠是以硬玉(成分NaAlSi2O6)为主多种矿物成分组成的集合体.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纳铬辉石、透辉石等矿物。其中含有钙,镁,钾,铬,铁,锰,铝,硅等多种微量元素。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三价铬离子"是翡翠产生绿色的最主要致色离子,当然"铁离子"也会左右翡翠绿色的色调."三价铬离子"以离子形式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作用下交替NaAlSi2O6中的"三价铝离子"正确性稳定性很高的绿色,而"铬"在翡翠中的含量在翡翠开采出来加工成为饰物之前就已经固定不变了,加工成为饰物的翡翠在佩戴过程中不可能有"铬"元素吸入,更不可能有能使"三价铬离子"交替"三价铝离子"成功的地质条件。

  因此,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翡翠的绿的多少不会因佩戴而产生任何变化.而由于翡翠是岩石,是矿物集合体,而非单晶,翡翠的物理结构中还存在很多晶体与晶体之间或是矿物与矿物之间的空隙。我认为,在没有经过特殊油渗的前提下,这些空隙都是较干枯的,因而,翡翠在没有经过人佩戴以前,放多长时间也不可能在色彩上有多少变化.或许还会因为放的时间太长,翡翠因为水分的丢失会变的没有以前那么明亮,温润.当然如果是天然的翡翠饰品,不会因为不佩戴而失去其本身的的价值和许多美好.

  我认为,翡翠饰品在经过人们佩戴以后,人体中的许多分泌物会通过皮肤的接触而渗进翡翠中晶粒间的空隙中,从而使得翡翠的透光度增强,使人在感官上感知到,翡翠比以前更加温润,通透.细腻.由于有了这些改变,就让人们感觉到经过人佩戴以后的翡翠饰品,更加美丽.同时,翡翠在没有佩戴以前,其本身就有一些绿色,或者某些地方存在绿色但是不太明显,或者是因为通透度不够而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经过人佩戴以后,通透度增加的缘故,显得晶莹剔透,有绿色的地方好象比以前更明显,甚至在以前看起来没有绿色的地方,也因为翡翠通透度的增加而变的更加明显,现出了绿色.让人看起来好象绿色还在游走,就形成了人们认为的"翡翠越戴越绿"和"色能够走动"说法.而这是一个可逆的物理过程,如果翡翠较长时间不佩戴后,空隙里的填充物充分挥发完后,就又会恢复到未戴前的状态。很明显,这个“绿”不是戴了以后因为某人的“灵气”才“生长”出来的,而是戴后使之通透才“显现”出来的。所以,如果翡翠在佩戴之前连那些“不易发现的绿色”都没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翠根”都没有,不管怎样戴都不会“越戴越绿”的,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戴不活的玉”。

  还可以这样认为,因为翡翠的结构其矿物晶粒的特点,以及矿物质也是由许多物质构成的,我们并不能够完全排除,是物质,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些反应.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目前还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但是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人体中的某些物质(分泌物),通过皮肤渗透到翡翠中,在"温度,湿度,时间"等特定条件下,正如翡翠形成的条件一样让人很难弄的很清楚.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这些物质在一起发生了反应,也许并不能够改变其"离子"的"数量",但或许会使得翡翠中的"铬离子"和其他离子的"位置","集中度"有了某些改变,从而使得翡翠的色彩发生了改变.而在没有经过佩戴之前是不可能有这些条件的,所以才会在经过人佩戴以后的翡翠上,有些地方绿色更浓,有些地方显现出了绿色.就形成了"翡翠越戴越绿"或"绿色能够游走"的感觉.也许我的观点并不能让人满意,但至少让人们有了认识,这里只能给人们提供一点粗浅的认识,只做抛砖引玉而已.

  总之,不管是那一种观点,都不能改变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翡翠色彩的改变,并不是因为人戴了以后才生长出来的,而是翡翠本身所具有的,如果原来翡翠本身没有致色的因素,就是佩戴再久的时间,也不会自己生长出绿色来.这一点必须明白.

© 版权所有:广州市典当行业协会  粤ICP备13065796号-1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北较场横路12号物资大厦自编2210  邮编:510060   电话:(020)37392502    E-mail:gzpa2013@163.com